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维普查重报告出来,一看重复率比预想的20%高出老大一截,直接干到35%了!心里瞬间凉了半截?别急着一头扎进去狂改!先冷静下来,花几分钟检查一下这几个关键点,说不定能发现“虚高”的原因,避免做无用功:维普论文查重
检查点一:参考文献格式规范了吗?(最常见“冤案”来源)
症状: 总复制比很高,但大部分重复来源显示是期刊论文、硕博论文等,而且这些论文你确实引用了。
可能原因: 你的引用标注不规范!要么正文里没加 [1]
这样的上标标记,要么参考文献列表格式错误、信息缺失(尤其页码!),要么文中标记和文末列表没对应上。
后果: 系统识别不出来你这是引用,把本该扣除的“引用”内容,全当成“抄袭”算进重复率了!
怎么办: 立刻翻到第九篇!严格按照规范检查并修正你的引用标注(正文上标 + 文末完整准确参考文献)。修正后,重新查重(如果时间来得及),你会发现“去除引用复制比”会显著下降!
检查点二:是否包含了不该查的部分?(“注水”嫌疑)
症状: 重复内容里出现了大量封面文字、独创性声明、授权书、目录标题、甚至致谢里的通用语句(比如“感谢导师悉心指导”)。
可能原因:
学校最终查重会排除: 学校在维普系统里通常会设置排除封面、声明、目录、参考文献列表、致谢等部分。
你自己查重时没删: 你自己在维普官网查重时,上传的文档包含了这些部分。维普默认是检测全文的(除非你手动在提交页面勾选了排除项,且维普提供该选项)。
后果: 这些部分通常包含大量固定格式文字或通用表述,极易重复,但它们并不反映你核心研究的原创性。包含它们会虚高你的总重复率。
怎么办:
自查: 看报告里重复的详细内容,是否集中在这些非正文部分?
处理: 如果你是在自查(非学校最终查重),建议重新上传一份删除了封面、声明、目录、致谢(保留摘要、正文、参考文献)的文档再查一次! 这样得到的结果会更接近学校检测你核心内容的结果。记住学校最终查时会按他们的规则排除,你不用太担心这些部分。
检查点三:是否大面积复制了“不可改写”内容?(无奈的现实)
症状: 重复内容集中在实验材料描述(如试剂名称、仪器型号)、标准方法步骤(如国标GBXXX)、专业术语定义、法律法规条文、公式推导等。
可能原因: 这些内容表述高度固定化、标准化,很难甚至无法进行有效改写(强行改写可能导致表述不专业、不准确或产生歧义)。
后果: 虽然合理,但系统依然会判定重复,拉高重复率。
怎么办:维普网论文检测系统
判断必要性: 是否每处都必须原样呈现?能否用更简洁的方式指代(如“采用GB/T XXXXX-XXXX标准方法进行测定”)?
规范引用: 如果是标准方法、经典定义,务必规范标注引用出处!这样虽然计入总复制比,但能在“去除引用复制比”里扣除,并向评审老师表明这是规范引用。
与导师沟通: 如果这部分占比过大导致重复率超标,向导师说明情况。通常导师会理解这类必要的重复,只要核心研究部分是原创的。有时允许这类内容在计算重复率时予以适当考虑(但这取决于学校具体规定)。
检查点四:是否“自我抄袭”了?(容易被忽视)
症状: 重复来源里出现了你自己之前发表的小论文、项目报告、或者毕业设计开题/中期报告的内容。
可能原因: 你将之前自己写的内容,未加显著修改或说明,直接复制到了毕业论文中。
后果: 系统会检测到重复,即使你是原作者。这也属于学术不端范畴(一稿多投/重复发表)。
怎么办:
必须改写: 对复制自己已发表或已提交内容的部分,同样需要进行改写降重!
明确说明: 如果确实需要保留核心内容(如研究背景、方法),应在正文中明确说明“该部分内容基于作者已发表的论文[文献编号]”或“该部分与作者前期研究报告[报告名称]内容有重叠/继承关系,此处进行了重新梳理/扩展...”。并在参考文献中引用你自己的那篇论文或报告。
咨询导师: 了解学校对“自我抄袭”的具体界定和处理方式。
检查点五:是否用了网络查重工具(如PaperYY)做对比?(参考系不同)
症状: 之前用PaperYY查是15%,结果维普查出来25%。
可能原因: PaperYY等工具主要侧重网络资源比对,对学术期刊库覆盖不足(见第八篇)。维普对学术文献更敏感。这种差异很正常。
怎么办: 理解不同系统的差异,以最终要提交的系统(维普)的结果为准进行修改。不要因为PaperYY结果低就放松警惕。
总结: 遇到维普查重结果偏高,先别崩溃!冷静检查:
引用格式是否规范? (优先重点!)
是否误传了非正文部分? (自查时删除)
是否必要固定内容占比过大? (规范引用+沟通)
是否有“自我抄袭”? (同样需要改写+说明)
是否和网络查重工具对比了? (参考系不同)
找出原因,针对性解决,能帮你更高效地把重复率降下来,避免盲目修改浪费时间。
上一篇:维普 vs 知网 vs 万方 vs PaperYY:查重系统到底有啥不同?
下一篇:没有了!